0/1000
【精华】华东陵园探名将(下)-亚博电竞网
八月去徐州淮海战役烈士陵园的时候看到了开国大将之首粟裕部分骨灰撒地,原来还有骨灰葬在华东烈士陵园。还有从奴隶到将军的原型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
小平同志题写的光照千秋。
烈士纪念塔是梁思成先生的作品,气质不凡。
罗炳辉烈士墓
罗炳辉,云南省彝良县人,汉族,1897年生。参加过讨袁护国战争和北伐。参加红军后,历任团长、纵队司令、红十二军军长、红九军团总指挥等职,他奉命率部牵制敌人,掩护我军主力,为长征的胜利立下了战功。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炳辉先后任新四军二师副师长、师长、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46年4月,蒋介石开始向苏皖鲁解放区大举进攻,此时罗炳辉身染重病,但他停止疗养,抱病出征。6月21日,罗炳辉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雕有四幅小型浮雕,表现罗炳辉将军爱护士兵、关心群众、制定作战方案、深入前沿指挥的情景,雕刻细腻,亲切感人。
罗炳辉墓呈直线四角塔形构筑 (即对称十字型),1950年建造,高11米。墓顶饰以将军在五次反“围剿”中荣获的勋章做造型,墓身周围镌刻有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人题词。
四角四块浮雕。
墓顶饰以将军在五次反“围剿”中荣获的勋章做造型。正面左右两侧分别为周总理和朱老总题词。
罗炳辉将军生前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3位军事家之一,是战争年代牺牲的8位军事家烈士之一。
汉斯·希伯墓
烈士陵园里唯一的英文墓志铭。汉斯·希伯是国际主义新闻战士、太平洋学会记者、德国共产党员,1897年6月生于波兰的克拉科夫,曾经五次来华。
夫人卢狄秋合葬与此。为了向世界人民报道八路军在山东敌后英勇抗战的真实情况,希伯于1941年9月由苏北新四军军部到达滨海抗日根据地中心——临沭朱樊村。同年11月初,日寇纠集了5万兵力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大“扫荡”,30日晨,希伯所在的二梯队,在大青山与日军遭遇,他投笔持枪,英勇顽强地抗击敌人,不幸血染沂蒙,壮烈牺牲,时年44岁。山东军区为汉斯·希伯题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是对汉斯·希伯一生高度概括。
汉斯·希伯墓为六面体塔形,高9.4米,1963年11月1日落成。墓身上层呈双层皇冠状,墓身为六角立体塔形。
大型汉白玉雕像,是为纪念汉斯·希伯牺牲48周年,于1989年10月雕刻而成,像高2.2米。采用汉斯·希伯两臂交互放置胸前,一手拿钢笔,一手持采访本的姿式,神态安详,深邃的目光凝视前方。
瞻容思功亭(又称罗炳辉将军石像亭),石像是按照1:1的比例雕刻而成,高1.9米,将军本人体重276斤,高大魁梧,气宇轩昂,雕像刻划出了罗炳辉将军生前的风采。电影《从奴隶到将军》里面的主人公罗霄的原型就是罗炳辉将军。他是1946年6月21日在鲁南前线峄县指挥所指挥部队阻击国民党军进犯解放区时,突发脑溢血,在送往临沂抢救途中,于苍山兰陵病逝,终年49岁。
瞻容思功亭(又称罗炳辉将军石像亭)
陈明、辛锐双烈合葬墓为六面亭柱体型,墓高9.3米。正面碑文为谷牧同志手书。陈明、辛锐原安葬在沂南梭庄烈士陵园,1986年迁葬于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陈明担任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山东省政府的前身)副主任兼秘书长,辛锐担任山东姊妹剧团团长。
陈明,福建省龙岩县人,1902年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担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书记。并到前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两年。1939年3月,陈明随八路军115师到达山东,担任过中共山东分局党校校长、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
辛锐,1918年生,是山东济南著名金融资本家辛葭舟的千金小姐,1938年随其父在滕县参加八路军,她温文尔雅,多才多艺,是不可多得的女才人。
1941年3月8日,陈明与辛锐结婚。同年底,日伪5万余人对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时,夫妇俩先后壮烈牺牲。陈明时年39岁,辛锐23岁。陈明同志是我党一位优秀理论工作者,他为山东的政权和理论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麓水烈士墓
王麓水烈士墓呈四面体型构筑,墓高9.5米,1950年5月1日落成,他当时担任山东军区第八师师长兼政委。
王麓水,江西省萍乡县人,1913年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随115师到达山东,先后担任鲁南军区政委兼鲁南区党委书记、山东军区第八师师长兼政委等职。曾率部消灭了为非作歹的混世魔王刘黑七。1945年12月13日,王麓水带领八师解放滕县县城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王麓水牺牲后,为表彰他的丰功业绩,滕县曾一度命名为麓水县。
抗日战争纪念馆。
革命烈士纪念堂和南面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为陵园初建时的两大主题建筑。
解放战争纪念馆
这还有退役的空军战机。
造型奇特的母狮。
革命烈士纪念堂,1949年5月15日奠基,1950年7月1日落成。建筑形式为双层古宫殿式,全部为石灰石、水泥构筑而成,东西长45米,南北宽19.6米,高21.4米。
纪念堂内影壁上的题词“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为周恩来、任弼时的亲笔专题。
名家手笔,气质非凡。
侧面
后身
窄窄的走廊可以转过去。
堂内巨大石质联碑上镌刻着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25年间,在沂蒙山区境内战斗、工作牺牲及沂蒙山区在外地牺牲的62576位烈士的英名,其中县团级以上的烈士就有372名。在6万余名烈士中有3万余名为沂蒙籍烈士,其他烈士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有的是来自外国的国际主义战士。
玻璃内拍
棒棒哒建筑。
抗日浮雕长廊建于1992年3月,为仿清亭廊式建筑。环廊内建有勇士亭、流芳亭、和平亭。室内陈展着1950年雕刻的9组33幅以英雄战斗故事为题材的石质形象浮雕,人物生动逼真,事迹雄壮感人。是珍贵的革命文物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陵园中心位置,与南大门、纪念堂、北大门在同一中轴线上。1949年4月28日奠基,1950年5月1日落成,和北面的革命烈士纪念堂为陵园初建时的两大主题建筑。
两组群雕
捐款功德碑
粟裕大将骨灰撒放地,和徐州淮海烈士陵园的骨灰撒放处一样简朴。
粟裕就不用介绍了吧
参观完毕
致敬先烈,再见。
8
43
阅读全文
评论
最近回复-
回复
新年快乐
8小时前未知 8 4 -
学习了
8小时前未知 8 4
共16条评论
2楼
沙发!
8
4
阅读全文
3楼
周六愉快
8
4
阅读全文
4楼
句号。
8
4
阅读全文